评论交流

笔墨丹青,瓷艺人生——访浙艺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学员汪洋

出处:宣传部  文字:沈玥琰 供图:沈玥琰 编辑:潘艺鑫  时间:2017-11-30
字体:放大 缩小

景德镇是闻名天下的“瓷都”,烧制出了不计其数的精美瓷器,今天我们要讲的却不是那些精美的瓷器,而是一位用妙手在瓷器上泼墨的人,他就是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江西省劳动模范、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汪洋。

汪洋善国画、陶瓷、紫砂壶等制作工艺,他的“瓷艺人生”,是“漂”出来的。他出生于安徽祁门的一个农村家庭,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喜爱上了画画,这一份喜爱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带着他三谒名师,成为了民间艺术家马颂良的关门弟子。汪洋回忆起与陶瓷结缘,也是通过这位恩师,马颂良曾在景德镇工作,受他的影响,汪洋接触到了陶瓷,惊叹:“原来绘画可以在瓷器上如此生动地展现!”

90年代初,汪洋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老师,关宝琮。七八十年代,祁门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陶艺评比活动,吸引了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纷纷到来,其中就有关宝琮先生。汪洋追随关宝琮在祁门古柴窑创作,自此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瓷艺之路,他从安徽祁门“漂”到江西景德镇,这一“漂”,就是二十多年。这一次,他又来到浙江,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的学习。

“艺术是相通的”,汪洋说。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了紫砂壶,了解之后,他认为紫砂壶的陶刻与青花瓷的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两者在装饰工具上不同。由此,汪洋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他称之为“水墨陶刻”,用刀在紫砂壶上刻出中国水墨画水乳相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笔下的每一样作品,都是他们情感的倾注,诠释着他们的心声。在汪洋看来,不管是青花瓷还是紫砂壶,它们都是艺术家们情感的载体,不论多少年过去,流传至后世的作品将永远承载着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感。这如同迎接一个新生儿出生时的那般欣喜,每一个瓷器的诞生都让汪洋欢欣期待,他描述说:“这么多年来,每一次等候开窑的心情始终是不变的,就像期待一个孩子的降生。”

几千年的传承,陶瓷工艺一直都在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在陶瓷的传承问题上,汪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传承,首先要继承,只有将基础打好,将古老的技艺继承,才有能力讲创新。就像这次来到培训班,从传统入手,我们学到了全国各个窑口的一些传统烧制技艺,对这些古老的烧制技艺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这是本次培训最有意义的一点。”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今生缘,缘定荥经——访浙艺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学员林萍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