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傅全香悼筱丹桂——深切悼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

出处:宣传部  文字:徐宏图  时间:2017-12-06
字体:放大 缩小

2017年10月24日,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她光辉的业绩与高尚的品德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旧时越剧艺人大多出身贫寒,读书不多,但通过刻苦勤奋自学,进步都很快,有的还获得较好的文化修养,在总结自己艺术实践中写下了大量随笔、寄语之类的杂记,成为后人研究越剧史不可多得的史料。我收藏的“越剧十姐妹”的《全香寄语》《玉兰随笔》《范瑞娟杂感》《袁雪芬随笔》等,均十分珍贵。现将傅全香的一篇《寄语》介绍给读者分享。

《全香寄语》的副题为“悼丹桂姐”,读后令人声泪俱下。众所周知,越剧名伶筱丹桂因主演《十美图》严兰贞、《再生缘》孟丽君、《碧玉簪》李秀英等,唱红杭、绍、宁三地,被称为色艺双绝的“越剧皇后”。1936后随高升舞台进入上海,以“美艳花衫”、“独一皇后”享誉沪上。1941年她被戏霸张春帆占有。1945年她成立“丹桂剧团”,主演了众多武旦戏与花旦戏,声誉雀起。1947年她参加《山河恋》义演,成为越剧“十姐妹”之一。由于接近进步文化人士冷山等,决意越剧改革,激怒了张春帆,受到百般虐待,终因不堪凌辱,于1947年10月8日服毒药“来沙而”自尽,留下“做人难,难做人,死了”的遗言。这是越剧史上莫大的悲剧,越剧界义愤填膺,越剧姐妹们无比悲愤。傅全香的这篇《寄语》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

文章开头即把读者带进殡仪馆的小屋,直面筱丹桂的绣花殓衣与棺材,给人以无限的悲憤与惋惜。文曰:

卅六年十月十日上午十一时,当我在乐园殡仪馆的一间小室中,一件一件地整理着“丹桂姐”的绣花殓衣时,我觉得思潮起伏,没有一刻宁静,那时候的感触,实在是太多了。我觉得一棺附身,万事俱了,这本是人生必经的最后途径,在我们当演员的看来,人生根本是一出戏剧,并不觉得怎样希罕。可是“丹桂姐”的死,为什么给人们寄予莫大的悲愤、沉痛、惋惜。

接着,从一个演员的体验出发,揭示筱丹桂之所以表演“真性自杀”的原因,在于她“有说不出的苦痛”,且这种苦痛“必胜过常人一筹”。文曰:

按说她也是一个优秀演员,在舞台上,什么悲欢离合的戏剧,她都搬演过,为什么她看不透,为什么她也仿效着某一剧某一幕的动作,竟表演“真性自杀”,她必定有说不出的苦痛,和必死的理由,所以我得着一个结论,是“演员而表演真性自杀,她的苦痛,必胜于常人一筹”,这是毫无疑问的定率。

可是,这种说不出的“苦痛”又难以为常人所理解,以致把筱丹桂的众多优点,视为她的弱点而招至批评,只有作者深知丹桂内心的苦痛,因而同样发出“人难做,做人难”的感叹。文曰:

她的品性,是端庄、柔和、沉默、严肃,不但我可以保证她,所有和她认识的人,全都可以保证她。可是,正有许多人在批评她说:她的优点终于成了她的最大弱点,因为她所具有的优点,只有勇气去自杀,而没有勇气去反抗。有了如许优点而博得如此批评,真所谓“‘人难做,做人难’也!”

最后,作者称自己惘然离开乐园殡仪馆,回到明星大戏院,参加东山越艺社《红灯绿酒夜》演出。青年唐亚伦讨舞女丁蝶来为妻,生下一女,受到父母与邻居的歧视,在丈夫出走、女儿病亡、百感交集的情景下,蝶来服毒自杀。傅全香饰演丁蝶来,演至第四幕自杀时,她想起了筱丹桂之死,于是感同身受,差点昏蹶在戏台上。文末说:“晚上在《红灯绿酒夜》第四幕里,我提着那‘来沙而’的瓶,往口里倒的时候,使我几乎晕绝在舞台上。”文章嘎然作结,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与想像。

文章不仅文字精炼,语句清新,可看可读,且颇具史料价值。如关于筱丹桂自杀的日子,《中国越剧史》说是“1947年10月13日”,《中国越剧》说是“1947年10月8日”。《寄语》既说出殡时间为“卅六年十月十日上午”,“10月8日”距出殡日为两天,谅无误。

傅全香送别筱丹桂后,化悲痛为力量,全心身投入了艺术实践。除了继续向前辈施银花与小白玉梅学习外,还从京剧大师程砚秋和评弹艺人徐云志的唱腔中汲取精华,凭借自身固有的唱腔跌宕多变、表演激情传神、身段俏丽迷人等天赋条件,创造并完善了她的“傅派”唱腔艺术。尤其在真假嗓结合、收放开合与花腔的润色上,独树一帜,被称作“越剧花腔女高腔”而享誉全国。其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情探》《李娃传》《孔雀东南飞》等。傅派艺术不仅以唱驰名,更在表演上的造诣为剧界称赏。例如她在《情探·上路》中饰演敫桂英,博采众长,曾从川剧《情探》、京昆《活捉》乃至民舞《红绸》中汲取养分,还把川剧《捧袍》“双飞袖”、绍剧《女吊》“鬼行步”糅进自己的表演中,更将水袖延长至五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面对曾经深爱而又忘恩负义的王魁时的悔恨交加的复杂之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意境。

筱丹桂以27岁花季被逼死于黑暗的旧中国,傅全香却以94岁高龄仙逝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新中国。两种社会制度两重天,祝愿傅全香老师一路走好!

作者系我校退休研究员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以古为师,传千年窑火——访浙艺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培训班学员周小平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