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一辈子的师生情谊——怀念大风老师

出处:宣教处  文字:何占永  时间:2017-09-18
字体:放大 缩小

 大风老师和我的亲密师生关系保持了将近50年,几乎贯穿了我的一辈子,很多情境至今回想起来,都能使我强烈地感受到师恩的深重与可贵。

  我是1959年考入浙江戏曲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之曾用名),第一次听大风老师的课,心里就特别激动。其时老师创作的《采茶舞曲》已经唱响全国,成了浙江音乐的代表作,老师早已是我的偶像。在听了老师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的讲课后,心里更是佩服得不得了。由于大风老师也是我的兄长何占豪先生的老师,就凭着这层关系,当时年少轻狂的我,竟然抑止不住内心的强烈愿望,冒昧地到老师家里登门求教。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在音乐上还未入门的初学者而有丝毫敷衍,而是热情接待,耐心指导,感觉他像是一个亲近的长辈。从那以后,我们就确立了师生关系,在我艺术道路上的几乎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大风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可以说,没有大风老师,就不会有我今天在艺术上的这些微薄成就。

  记得1981年我考上海音乐学院之前,老师专门赐给我一幅“博而一精,补学基础”的墨宝,意思是在艺术领域中,只有打好广博的基础,才能在某项专长中脱颖而出,才能出精品。他勉励我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把十年动乱中荒废的学业补回来。正是通过努力学习,我在音乐基础理论上不断提高,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和创作中得益非浅。

  在我开始音乐创作后,老师又给我题了一幅字,“急需急学,随需随学”。老师认为,音乐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如多声部配器写作,需要由各种乐器的相互配合演奏去完成乐曲内容,创作者只有学会多种乐器,创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而一名作曲家是不可能所有乐器都会的,如果遇到在配器中需要而之前又不会演奏的乐器,就要尽快地了解和学习这个乐器的演奏技巧与音色之间的使用方法,使这种乐器在整个配器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又比如钢琴是试听“和弦音响效果”最好的乐器,如果不学会弹奏钢琴,就很难弹奏好“和弦结构排列与和声序进”的音响效果,这就叫“急需急学,随需随学”。遵循老师的这一教导,我努力学习钢琴,又学其他多种乐器的演奏,从而丰富了我的音乐创作。

  大风老师给我题的第三幅字是“精读词章立主见,漫唱心曲合底面,信手落笔疾如飞,反复推敲密针线”。这其实是老师一生的实践和经验的结晶。老师自己就是因为对这四句话的身体力行,才创作出了《采茶舞曲》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成了一名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老师把他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其实也是对我的器重,激励我不断要求自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大风老师在音乐创作上的资料,基本上都会惠赠一份给我,有些资料如“试论高腔音乐”、“谈歌曲创作中的一般化”等,还是他亲手刻写的油印稿,弥足珍贵。这些资料中的大部分后来都结集出版。我除了认真学习之外,也一直珍藏着这些资料,视如拱璧。有些资料老师自己这里找不到了,需要时甚至还会到我这里来要。比如有一次省艺校教务处的负责人朱关先因教学需要,去向老师求取一份他写的“谈熏染教育”的资料,老师找不到这份资料,就对朱关先说:“别急,你可以去找何占永,我写的资料他基本上都有”。后来朱关先来找我,果然如愿拿到了那份资料。

50多年来,大风老师对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却从来没有要过报酬。由于老师在音乐上的成就,参与教学的机会和上门求教的学生都很多,所以他也被称为音乐教育家,但他从来都没有利用这种身份去谋取任何利益,往往是无偿无私地为音乐事业做着贡献。作为长期受到老师熏陶的我来说,学习老师的音乐知识和创作艺术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学习老师“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所以我就向老师看齐,献爱心,认真热情地辅导梦想考上音乐校院的有志青少年。

我还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和老师合作完成一个作品。2000年,象山县的同志邀请我给他们写一首歌,我就推荐了老师,就这样,这首由周大风老师作词,何占永作曲的歌颂象山美丽风光的《美丽的红岩》诞生了。之后我和老师又合作完成了奉化县《萧王庙小学校歌》,实现了我的心愿,也终于对老师有了点滴的回报。

  在平时的生活中,老师和我就像亲戚一样时常走动,每次去老师家,老师和师娘都会盛情留饭,使人倍感温暖。2009年,我丧偶后续弦,与戴敏女士喜结连理。老师以88岁高龄再赐墨宝“喜相逢乐相伴”。如今这幅墨宝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每次抬头凝视,老师的音容笑貌便宛若眼前……



                                      (作者系我院退休教师)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走进职场,同学你准备好了吗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