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交流

用匠心修补时光——观浙艺文管系“齐物·善物”古器修复展有感

出处:宣传部  文字:王婕丽  时间:2019-08-31
字体:放大 缩小

前段时间《我在故宫修文物》风靡全网,把“文物修复师”这个冷门的职业,一下子拉到了观众的视野里,人们在这群故宫修复师的身上看到了独具魅力的工匠精神。在浙艺,在文管系,也有这样一群人,在昏暗的地下室,为重现残破古物昔日光彩而忙碌的学生。

修复的场所地下室进。穿过教学楼走到最底,拐一个弯,沿着一条通往地下室的长长的台阶,我来到了这里。灯光比较微弱,空气中透着淡淡的古器修复的漆味。

这里的空间并不大,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一块展区,一块是修复的地方,另一块则是他们商议、休息的地方。见到有人来了,坐在门边椅子上的两个男生便站了起来,他们并没有推销式的向我们介绍这些古器,而是随着我们的脚步,静静地在我们身后提供一些适当的讲解。进入这里,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空间,空气的湿度刚刚好,展品身上的灯光打得刚刚好,一切都变得安静下来。这里的人、物都摆脱了浮躁,只剩下心与心的交流。从一开始进入门口地那尊大佛像开始,我的敬畏之心就油然而生。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的每一件古器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我不得不感叹这些学长学姐们魔术师般的手和他们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古器。其中一件是唐代越窑执壶,修复之前他的壶身和壶口都有严重的破损,但是李幸临学姐犹如一位良医,妙手回春,用粉饰泥灰、矿物色粉将这些破损的地方都修补了起来。而且我觉得这件展品的展出的方式也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将这件修补好的执壶与一片干得泛黄的荷叶、一枝含苞待放的干荷花,还有一艘小木舟放在一起,舟上的老翁独坐着垂钓,放上几粒红豆进行点缀,颇有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

另一件是黛,也就是古时候女子化妆的粉饰盒。我首先被它的外观吸引,小巧玲珑,甚是可爱。后来听了学长学姐说,这是他们从二手的古玩市场淘来的东西,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对他进行上漆修复,最后呈现出了不同颜色的四个成品。因为时间太仓促,有些内部的漆还都没有完全完成。这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文物的修复,不仅仅是修复这么简单,更要清楚知道这件古器的“简历”,才能更好地进行修复。

李幸临学姐说:“文物修复是一门心手合一、技艺相融的学问,手高更需眼高。”我认为对于这个少数人的领域来说,坚持它,做好它,“情怀”很重要。学他们这行的,就是要“坐得住”,人静,心也静。文物修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破了洞补了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在科学的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保留文物珍贵的历史、艺术价值的同时,还能修复出文物的美感。所以文物修复师所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在修复之前,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修复的时候还得在那间小小的房间里面呆上几个月甚至一年,有时还会因为某些修复的材质而对自己的生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他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一定是出于热爱,他们喜欢静静地坐下来和历史面对面。

历史的巨轮一直滚动着,千百年前的那些人和事,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齐物·善物,齐其心,善其表,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修补时光的人——因为他们,我们才有与历史对话的机会。古器静静地放在那里,像位老者,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心已飘至远方……

(作者文管系18公共文化班学生)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读《红楼梦》有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