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院

共同富裕 | 代表携手,谱写文旅融合“共富曲”

出处:浙江人大杂志  文字:孙心悦 厉亚敏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1-09-07
字体:放大 缩小

编者按:我校美术系首席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周正平,担任过文化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开闭幕仪式灯光总设计、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节开幕式灯光总设计、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交响诗画文艺演出灯光总设计师等。他积极指导和参与多种剧目剧种的舞台美术设计多次荣获全国各类舞台艺术作品大奖,被中国艺术界誉为“灯光诗人”。2019年,作为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的周正平自觉承担起推进浙江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造“诗画浙江”文旅品牌这份责任,回到自己的家乡衢州江山,以两部剧、一座村,从文旅融合切入,与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汪衍君携手谱写出推动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核心任务,是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总牵引。人大代表来自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两部剧、一座村,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衢州市江山市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汪衍君与舞美灯光设计家周正平彰显人大代表的担当,携手谱写出推动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

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演出现场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村歌凝聚“精神文明曲”

“咣——”清脆的锣声打破夜晚的宁静。灯光汇聚处,只见一男子左手持锣,右手持槌,高声朗诵:“派由大坂,族衍须江,文光射斗,六州保障,汪氏宗祠,掌灯——”几盏红灯笼霎时亮起,依稀映照出汪氏宗祠绵延300年的背景。

“这是江山送我的一份礼物。”有观众在看完《大陈见面》演出后评价,深深地被剧中传递的“孝”“爱”精神所感动。

衢州市江山市大陈村如今有实景演出《你好江山》、村歌剧《大陈见面》两张文化名片。戏内孝德永彰,戏外,文明和睦友好已蔚然成风。“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带领村民们走上这条精神文明富足之路的,是省人大代表、大陈村党总支书记汪衍君。

“乡村治理,核心是治理人的心。”自小爱唱歌的汪衍君发现,歌曲是凝聚精神的载体。他从家谱中整理出故事,编词配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

2007年,汪衍君带领村民唱起大陈第一首村歌,唱没了赌博等恶习,唱和睦了邻里关系。大陈村从“后进村”“上访村”变为如今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典范。

从村歌到村歌剧,群众参与的平台愈加多样。《你好江山》总共有210名演员,其中180名都是土生土长的村民。《大陈见面》的20余名演员中,大部分也是本地村民。既有70多岁的文化志愿者,也有舞台监督、服装道具、安全保卫等岗位的农民群众。

白天是大陈古村讲解员,下午4时许开始,化装、彩排,准备晚上的演出,待到演出结束、游客散尽,收工回家……

这是大陈村村民马玲的一天,也是参演村民的生活缩影。

“最直接的感受是,个人价值感、获得感提高了。”马玲说,有机会与江山婺剧团的专业演员交流切磋,既惊喜又满足,“孩子看见妈妈上台演出,都说要以妈妈为榜样。”

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江山,与国民党追击部队进行激战。在排演《你好江山》时,演员顶着高温酷暑,再现红军故事,受到精神的洗礼。

“《你好江山》《大陈见面》等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建设物质文明,促进乡村振兴,更帮助人们树立文化自信,实现精神富裕。”汪衍君说,通过唱村歌、演村歌剧,村民们不仅培育了健康的业余爱好,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山有魂,水有源,初心如从前。来时路,不能忘,薪火永相传……”一曲村歌,余音绕梁,大陈村精神文明的时代之歌还在继续。

文化赋能,小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

以村歌广场为实景,背靠连绵群山;在传统宗祠中,沉浸式表现孝道故事。两部实景剧的舞美设计有个共同点:因地制宜。

这体现了省人大代表、艺术总顾问与视觉总设计、国际知名舞美灯光设计家周正平的理念。

近些年,浙江正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打造“诗画浙江”旅游品牌。各地积极响应“文旅融合”的号召,文旅项目、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周正平欣慰之余,却也难得地冷静。“对于文旅项目,动辄上亿元的投资,其实难有相应的回报。”在剧目筹备之初,周正平就开始为项目“降温”:“我们不能脑袋一热,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做真正能打动人的、健康的文化产业。”

《你好江山》总投资共千余万元,《大陈见面》共300万元,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资金大多投入到座椅、舞台、安全设施等关键硬件设施中。

硬件的投入采用“微改造”的方式,以融入环境为要,减少对自然风光的影响。“例如《大陈见面》中的汪氏祠堂,本身已是非常典雅的演艺空间,无需多余布景。”周正平回归本真朴实的表达方式,通过灯光效果发挥景观优势,将观众带回汪氏先祖的精神时空。

舞台搭好,内容来唱主角。江山婺剧、廿八都山歌、红色文化、孝廉文化……江山本地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如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周正平做足内容的文章,注入演出以文化灵魂。

剧目得到社会的关注与肯定。《你好江山》是2020年度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支持的唯一文旅项目。《大陈见面》正式入围2020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中“2020浙江最受欢迎原创演艺节目”。

小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对此,大陈村村民傅慧清深有体会。大陈乡打麻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麻糍、吃麻糍。“以往,我们村民们生活单调,有空就打打牌,只有农历十月初十麻糍节这一天,麻糍生意比较好。如今,我们利用空余时间排演剧目,游客多了,收入也高了,我家一年靠卖麻糍就能增收四五万元。”作为《你好江山》的群演之一,傅慧清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游客看完演出,还会去逛逛周边的美食小吃街,尝尝当地特色小吃。两部剧点亮了乡村夜经济,拉动过夜游客同比增长33%。

目前,两部剧为村集体增收几百万元,还辐射周边村落,拉动周边旅游产业创收1200万元。大陈村成为政府和资本眼中的香馍馍,吸引了众多项目落地。

汪衍君(左)与周正平(右)

优势互补,代表履职没有“休止符”

文旅品牌打响,吸引外省同志前来学习经验。汪衍君总是尽心介绍。“但我们有一样秘籍。”周正平笑着说,“那就是我们两位人大代表,发挥各自所长,尽心尽力帮扶。”

时光回到2019年,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你是中国顶尖的舞美灯光设计家,我来自中国社会治理的最基层。我们合作,帮扶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汪衍君的一番话说到了周正平的心坎里。

两人曾是江山中学文艺班的同学,后各自忙于工作,渐渐少了联系。省人大代表这个身份将他们重新汇聚。两人一拍即合,商议决定创作一部红色革命题材剧目,利用艺术振兴乡村,同时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周正平有专业的技术与眼光。会后不久,他带着杭州、宁波、广州等地的专业合作团队,奔赴江山,免费打造文旅项目发展规划。“一定要以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为独特资源来发掘乡村的潜能。”周正平在走访、调研、视察等履职过程中,发现乡村振兴存在“千镇一面、万村一貌”的现象,多次提出“因地施策”的建议。在策划大陈实景演出时,他尤其注重对文化元素等“软件”进行规划布局。

汪衍君有丰富的本土资源。“代表二字,‘代’,要为民代言,‘表’,要为民作表率。”在汪衍君的带领下,大陈村以文化为支点,拥有浓厚的村歌基础和文化氛围。为了打造剧目,村支书汪衍君凝聚民心、民智和民力,四处奔走游说、调配资源、统筹安排,组织乡村、社区报名,海选出200余名村民参演。

经过半年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2019年8月18日,浙西首部大型实景剧《你好江山》迎来首演。

此后,每一次省人代会空隙,都是两人打磨剧目的机会。

雨天,游客来大陈看什么?在2020年的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间隙,两人商量出了《大陈见面》,将演出搬进古祠堂,让游客在雨天也不跑空。

两人的合作更成为辐射全球的国际传播窗口。周正平将赴大陈采风的花絮拍成短片《别处·灵光》,来到第14届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PQ2019)。短片融入江山婺剧、白蛇传、传统戏台等文化元素,在外国观众之间引起轰动,获得“最佳灯光设计奖”。

在2021年的省人代会会议间隙,两位代表又碰撞出新点子。“现在村村都有文化礼堂。我们打算将剧目移植到文化礼堂,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汪衍君说,两人还在尝试“一戏两送”,即购买演出门票,附赠一碗大陈面,并探索将演出与数字经济相结合等新形式。

滴水不止可汇江河。汪衍君和周正平的履职故事还没有结束,更有全省8.3万名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凝聚起逐梦共同富裕、共建美好社会的磅礴力量。

原文网址: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23280306/rmh23280306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青春力量筑梦美丽乡村 下一篇: